一批短視頻賬號被嚴處!網信部門亮劍整治網絡亂象
2025-07-21
近年來,短視頻平臺憑借其便捷的傳播方式和豐富的內容形式,迅速成為互聯網用戶獲取信息、娛樂消遣的重要渠道。然而,隨著行業快速發展,虛假擺拍、低俗炒作、惡意營銷等亂象也頻頻出現,嚴重污染網絡生態,損害公眾權益。針對這一情況,網信部門持續開展“清朗·整治短視頻領域惡意營銷亂象”專項行動,近期又依法依約處置了一批違規賬號,彰顯了凈化網絡空間的決心。
虛假擺拍、悲情營銷:消費公眾善意 部分短視頻賬號為博取流量,刻意編造虛假劇情,利用公眾同情心進行違規營銷。例如,嗶哩嗶哩賬號“萬事順遂1未來可期”、快手賬號“農村姐妹”等,批量發布“全家身患重病”“被家庭拋棄”等虛假內容,打造悲情人設;小紅書賬號“Y鮮生”“大姐荔枝園”則打著“助農”“扶貧”旗號,編造悲情劇本引流變現。這些行為不僅誤導公眾,還擠占了真正需要幫助的群體資源,損害社會信任。
散布謠言、擾亂秩序:挑戰法律底線 網絡謠言對社會穩定構成嚴重威脅。抖音賬號“是小念哦”自導自演“在成都自殺去世,生前遭勒索”等虛假信息,引發網民熱議;小紅書賬號“商業交易稅費咨詢冰老師”、快手賬號“QQ秀麗東方”惡意編造火災、洪水等虛假警情,擾亂公共秩序。此類行為不僅違反平臺規則,更可能觸犯法律,網信部門已對相關賬號采取關閉措施。
虛假人設、誘導消費:收割流量牟利 部分賬號通過包裝虛假身份,誘導用戶消費或投資。小紅書賬號“李子”“強少(可合作創業)”虛構“社會名流”“成功人士”人設,夸大個人經歷吸引關注;快手賬號“濟南高人”以“中醫養生高人”為噱頭,向老年人推銷高價“養生用品”35。這些行為不僅欺騙消費者,還可能涉及非法經營,網信部門已依法處置。
AI換臉、冒用身份:新型網絡詐騙 隨著AI技術發展,部分賬號利用“換臉”“變聲”技術冒充他人,實施詐騙或引流。微博賬號“F0胡大”、抖音賬號“兩個娃兒媽媽”等冒用他人身份,騙取粉絲信任后推銷商品或服務46。此類行為不僅侵犯個人權益,還可能導致更嚴重的網絡詐騙,平臺已加強技術識別并封禁相關賬號。
低俗內容、無底線博流量:挑戰公序良俗 部分賬號為吸引眼球,發布違背社會道德的內容。微信視頻號“巖巖愛海帶苗”、抖音賬號“趙*冉”等發布“深夜護送陌生女孩回家”等擺拍劇情,刻意制造爭議;小紅書賬號“萊奧微劇場”渲染家庭矛盾,煽動網絡戾氣;快手賬號“琳琳阿”則聚焦女性特定部位拍攝低俗視頻。這些內容不僅污染網絡環境,還可能對青少年造成不良影響,網信部門已予以嚴厲打擊。
夸張標題、虛假宣傳:誤導用戶決策 部分賬號利用聳動標題博取關注,內容卻與事實嚴重不符。小紅書賬號“川哥談養老”、嗶哩嗶哩賬號“BLACKSTA**X”等使用“曝光驚天內幕”“揭露行業騙局”等夸張文案,誘導用戶點擊后推銷產品或服務。此類行為不僅損害用戶權益,還破壞平臺內容生態,網信部門已要求平臺加強審核,并對違規賬號進行處罰。
持續治理,共建清朗網絡空間 網信部門表示,未來將繼續加大對短視頻領域的監管力度,壓實平臺主體責任,完善技術識別手段,從源頭遏制違規內容傳播。同時,呼吁廣大網民提高辨別能力,積極舉報不良信息,共同維護健康有序的網絡環境。 此次專項行動的開展,不僅是對違規行為的震懾,更是對行業健康發展的引導。只有各方共同努力,才能讓短視頻行業在規范中持續繁榮,真正發揮其正向價值。